学艺:从华南文艺学院到中南美专 我读小学开始就喜欢画画(和文学),我的启蒙老师是高剑父的学生,我高中毕业考大学不是统考,当时(1951年),中山大学文学系招9个人,我考上了,也考上了南方大学、美术学院,最后选择了读美术。美术学院过去叫华南文艺学院,美院没成立之前就在光孝寺。一个是市艺专,一个是省艺专。市艺专是高剑父做校长,省艺专是杨秋人,两个学校最初呢就不在光孝寺,选的地址在火车站的西面,解放以后市艺专和省艺专就改成了文艺学院,有文学部、音乐部、美术部和戏曲部。因为中南区在武汉,广东广西湖南湖北(的学生)要考中南美专,当时老师和学生就一起从广州搬到武汉。我在武昌读书三年,工作两年又搬回来广州了。我读书的时候学生比较多,一个班十五个人,我们一共有甲乙丙丁戊五个班,七十几个学生,同学一起毕业的有陈金章、梁世雄和曹崇恩。曹崇恩搞雕塑的。还有邝声、李立基,现在基本很多干部都是我们那个时候的。五个班里有油画、国画、工艺的。后来工艺的分了出来,画画的他们叫做绘画系,包括山水、花鸟、人物。但是后来搬回美术学院(广州)后就分开了,山水是山水,人物是人物,花鸟是花鸟。我喜欢画山水画,偶尔画花鸟,主要是黎雄才老师教我的。关山月也是我的老师,不过因为我画山水,所以黎雄才老师对我影响比较大。有时我也画花鸟。 为书法家麦华三做助手 我们毕业以后留校工作,我教书法。那广州的书法家最有名的就是麦华三,麦华三后来调来我们美院做教书法,我做他的助手,他过世了以后,我代他上课。我们美院有个诗社,我就做主编,也写很多诗的,后来去杭州我写了十首杭州的诗,写得比较好。 在英德干校与关山月共居厨房 到“文化大革命”的时候都要去干校,我们在英德茶场摘茶叶,那时候文化界红线女、欧阳山、关山月、黎雄才,所有文化界的都去那里劳动了。那时候我们就二十几岁,关山月就五十几岁,正是当时画画的时候,去了什么都没做,真是浪费了。那时我做班长,关山月做副班长,他很平易近人,我们在厨房两个人住一个房,住了一年。从干校回来后我被去海丰师范学校教画画,教了两年又调回来。 美院培养了很多人才 几任院长胡一川、高永坚、郭绍纲呢,当然是胡一川影响最大。他原来想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的,但是他是福建人,所以调回来了。郭绍纲留学苏联,去留学。他原来做助教教过我们,郭绍纲就大我两年而已,后来学校又派他去莫斯科,学完又回来。 在美院因为外省人很多,一般都不讲广州话的,一般都讲普通话,广东人占不到一半,教师很多外省的,杨之光不会讲广州话,陈金章、黎雄才、关山月讲广州话,不过在学校用普通话,不用广州话的,上课讲普通话。 我们广东来说呢,画画就美院培养了很多人,林墉、王玉珏、麦国雄,很多画国画的都在美院毕业的,那西画呢,西画也有,不过西画就不多。我在美院到现在已经七十年啦…… 点击查阅郭绍纲、陈金章老师口述史内容:987口述史 | 郭绍纲:不欺世、不媚俗,是很高的职业道德;987口述史|陈金章:画出心中感受,是山水画最重要的 杨秋人院长鼓励师生假期外出写生 美术学院教人物、山水、花鸟,主要以山水、花鸟为主。除了油画老师外基本是国画的多。国画有关山月、黎雄才、吉梅文、杨之光,杨之光和吉梅文教人物,杨之光不是很大年纪,他就比我大两岁。山水就是黎雄才教,黎雄才老师是日本留学回来的,他精画山水,所以他的山水比较好,是比较第一的。关山月是院长兼国画系的主任,又画山水又画人物,他是比较……就是全面一些。 中国画里山水画历史比较长,人物画呢,过去的人物画就线条的。那解放后,就好多用西画的方法来画中国画,主要是杨之光做,他做第一啦……就是用油画、光暗的方法来画,用西画画中国(画),过去的中国人物画就是勾线的。过去我们杨秋人做院长的时候,每年寒暑假凡是搞画画的人,鼓励你出去画画,住宿费车费报销,不补助生活费,只是坐车的费(用)、住宿的费(用)。不知道现在有没有,如果没有应该恢复这个,鼓励人们(学生)去画画,鼓励人们(学生)去画画。有很多人经济不好就出不去了,有钱的可以去西藏啦新疆啦这些地方。没退休之前,我们基本每年都出外,基本全国都跑了,很多地方,泰山、东北、西安、广西、武当山、庐山……
|